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3月13日> > 总第201809期 > C3 > 新闻内容
李建功:巧手破难题 岗位建功勋
新闻作者:■ 通讯员 薛瑞新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建功正在检查751精煤输送皮带头跑偏开关。


     参加工作25年来,同煤集团同忻煤矿运销站职工李建功用自己的巧手,破解370多项技术难题,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6项科技成果。1月8日,在山西省总工会2017年全省“五小”竞赛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李建功被荣记一等功。他发明的“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测试仪”,被评为山西省“五小竞赛”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发明专利。

    在同忻煤矿,李建功研发的“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测试仪”被工友们誉为“宝贝”,因为它可以快速靶向为机电设备进行“病情诊断”,大大提高了现场机电人员的快速维修能力。而李建功也是“宝贝”级别的人物,他凭借勤学肯钻和一双巧手,创造了一个个只有科研院校才能完成的重大发明。
 
怀揣梦想 矢志不移
他拥有一颗匠心
 
    “要学就学个透彻,要干就干个样子。”这是李建功常说的一句话。从1992年参加工作到矿山,他就用勤奋好学的实际行动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编织着自己的梦想。“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他经常学习到晚上十二点多,凌晨两三点不睡也是常有的事。”他的妻子说。“为了学习,老爸很给力。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儿子戏谑地说。
    李建功先后自修了《煤矿电工学》《PLC编程技术》等业务书籍,掌握了霍尼韦尔、西门子、ABB等许多国外知名厂家先进的电控技术,并记了13多万字的学习笔记,硬是凭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那股狠劲儿,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2009年10月,同忻矿首列万吨列试装车在即。当时,该矿在此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作为一名技术大拿,李建功临危受命,吃住在工作现场,白天对照图纸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晚上研究装车各个环节的操作细则,一连二十多天定措施、定方案,组织员工到兄弟矿井学习取经,反复演练装车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10月19日,同忻矿首列万吨列车一次试装运成功,用时仅3小时35分,不仅为该矿精煤外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取得了同煤集团万吨列车首装车的历史最好成绩。
    2010年5月3日,国内2万吨不解体列车首次在同忻矿试装。他结合装车系统的综合性能,调整装车工艺,改变了以往“首列车倒装三节”的保守做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中部机车降弓装车法”,解决了2万吨列车装运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创了全国首家电气化铁路不解体一次性装载2万吨重载列车的先河,并创造了6小时首装2万吨列车的记录。他还根据装车溜槽运行轨迹,优化了装车方式,简化了装车动作,提出了压、提、抬的“三步装车法”,使装出的车皮又快又标准。
 
恪尽职守 执着专注
他做好一个匠人
 
    一直以来,入港煤亏吨问题是严重困扰煤炭企业经营指标的一大难题。“一定要攻克这一难题。”李建功暗下决心。2011年,他带领运销站员工对装车称重系统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现场勘测,确定了影响装车称重系统计量误差的因素,提出了“逐次逼近法+伺服副反馈法”相结合的逻辑算法。在此基础上,他还组织人员对装车计量系统等进行了革新改造,把称重系统误差控制到±1‰,彻底解决了装车超、偏载和亏吨问题,当年便为同忻矿实现利润1000余万元。他提出的“李氏装车”逻辑算法被兄弟单位推广应用,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5年,随着企业生产实际等诸多变化,同忻矿出现了井下中央变电所综采、掘进供电负荷数量多,动力电、风机高压供电种类多,停电时造成的影响范围过广、不利于检修,发生事故时、也不易查找故障点等诸多供电问题。他多次深入现场,全面系统地记录各类问题。经过多次研究和深入分析,制订出了《同忻矿供电系统问题改造方案》。该方案使矿井的供电系统得到了全面的优化,有效保障了井下通风系统和综采工作面动力电的稳定可靠。
    为进一步加强井下中央变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他多次进行了技术革新。针对地面10KV开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小电流选线技术。该技术有效地缩短了处理接地故障的时间,解决了零序电流互感器误差过大等传统选线技术的诸多系列难题,极大地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精益求精 勇攀高峰
用心诠释工匠精神
 
    同事们都说,在李建功身上有一种工匠精神:处处尽心竭力,事事精雕细琢。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以极致的态度要求自己,对细节精益求精,勇担重任,追求卓越,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2014年,大功率精煤皮带启停对设备和电网造成的严重冲击和影响。到兄弟单位“取经”,无有效解决办法;向相关厂家“求救”,表示说“无可奈何”。不服输的他誓言“不啃下这个硬骨头誓不休”。面对这次全新的重大挑战,那段时间对他来说是最难熬的。请教专家、查资料、找图纸、算公式……白+黑,5+2,每天都是一个不眠之夜。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他提出了《751精煤皮带变频改造的方案》,在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后,被成功采用并付诸实施。
    当年,该项技术被评为同煤集团技术革新二等奖。“实现精煤皮带变频改造后,由‘硬’启动变成了‘软’启动,不仅有效降低了硬启动造成的设备损伤和对电网的冲击,延长了皮带机和电机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事故率、提高了开机率,还使运输能力提升了50%多,每年节约电费30多万元,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综合效益十分显著。”运销站站长王佃敏介绍说。
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李建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脚踏实地,改革创新,为实现“同心”强企梦,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