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广龙现任晋能集团晋城公司盖州煤业综采队副队长,日常工作中他从来没把自己当成是什么“官儿”,而是一心一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生产一班日常作业的组织、统筹上。郜广龙说,每次上班只要全班能够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升井回家,产量顺利完成,这就足够了。
在班里,郜广龙和大伙儿真正打成了一片。他曾经这样写过:“与其说我是在管理生产一班,不如说大家是在和我一起努力,共同把班里的大小事情搞好。”郜广龙手里有“三把钥匙”,打开了他和大家之间的心灵大门,拉近了他和大家的距离。
第一把“钥匙”:常和工友侃大山 和别的班组一样,生产一班下井前要开班前会,也就是雷打不动的“三个10分钟”,主要工作是安排布置当日工作面的各种工作和注意事项。但是郜广龙觉得,班前会有些过于严肃,不能够很全面地掌握班里每个工友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所以他提议大家每次开会再早来10分钟,一起聊聊家长里短。
郜广龙通常都是开个头之后,自己就变成了听众,不光是听大家说家长里短的具体内容,更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记录员”“分析员”,把每个工友的情绪、状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一来,在班前会安排工作的时候就有针对性了。比如说,哪个人要是情绪不好和状态不好肯定不适宜在重要岗位上干活,那就可以给他安排个一般的活干好就行或者把自己的事、家里的事处理好再下井。郜广龙知道,安全生产无小事,井下工作要求全身心投入。假如情绪受影响,工作时就难免分心,很容易出问题。
每次班中餐时间,或者是干完活升井过程中、洗澡时、休息时,郜广龙也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与个别工友谈心。如果了解到有的人是家里真的存在一些足以影响到他正常工作状态的事情,那就要和他好好谈一谈,直到彻底消除了这个隐患才行。郜广经深刻地感受到,工友们都是很纯朴的,只要把他们心里的“疙瘩”真正解开了,他就一定能够安安心心地把自己的活干得更好。
第二把“钥匙”:组织井口认亲 煤矿工作的人平时在矿上就是宿舍、餐厅、井下“三点一线”,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地轮,所以家里的事经常帮不上,很容易被家人误解,所以必须想办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郜广龙思考的一件大事。
于是他搞了一次井口认亲活动。主要就是想让家属来矿上看一看自己的丈夫、爸爸在单位工作的场所是什么样的,让家属看看他们刚出井时的样子,也感受一下他们的辛苦。这个活动开展以后,班里的人反映说,家属们现在对自己好多了。有的工友说,以前老婆都是嫌弃自己回到家就想睡大觉,抱怨不陪她去逛街买衣服——但那次“井口认亲”结束之后,老婆知道了自己的不容易,不仅抱怨少多了,而且还表态说要支持矿上的工作。
第三把“钥匙”:当好班里的“老大哥” 郜广龙带的这个生产一班,20~30岁这个年龄段的年轻工人相对比较多一些,40~50岁的工人也有几个。他自己今年36岁了,其实也不算大。但郜广龙觉得,自己是副队长,肩上有责任,也有义务多帮助大家共同把班里的事情搞好。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手机不离身、手机常在手。于是郜广龙忽然想到,手机是个工具,不可能不用,但是要让它发挥出更大的用处,他就给生产一班建了个微信群。除了和大家在群里交流平时工作中的情况、帮助年轻工人解决各种问题,他还及时给大家推送一些安全生产的知识、上级公司的规章制度等。就这样,生产一班的学习风气一天天浓了起来。有时候,他也上传一些涉及到煤矿安全规程、应知应会的抖音、快手内容,很受大家的欢迎。
在井下,作为带班的副队长,郜广龙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会经常在各个岗位走一走、看一看,及时检点、纠正工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对新上岗的员工特别关心,经常利用工作间隙给他们讲解工作面环境、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有效的。
和工友们朝夕相处,郜广龙说,作为副队长,他越来越觉得,必须既会“唱红脸”又会“唱白脸”才行,二者缺一不可。毕竟,带领大家把工作干好才是他最根本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