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事故案例分析“369”的内在逻辑关系,围绕生产实际讲述“369”的重要意义,开展面对面交流探讨“369”的执行与落实……自1月29日起,潞安集团李村煤矿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领导干部宣讲“369”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矿正队级以上领导干部走进队组、走上讲台,以自己的理解体会、亲身实践讲述潞安安全管理的这个品牌——“369”大安全管理体系。
“标准高了、要求严了”
在李村煤矿,对员工开展安全培训每年都会举办,而且不止一次,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此次全矿开展的安全大讲堂,正队级以上领导干部走上讲台宣讲“369”还是头一回。尽管是第一次,活动的条条框框、要求规范却是有模有样。
“既然要讲课,就必须有形式、有内容,还必须有成效,不能把这项工作当成走形式、玩花样,应付了事。”职工培训中心主任王海鹏说。在活动开展之前,负责组织的职工培训中心就早有设想,并制定了整个活动实施方案和相关要求说明。按照要求,每名授课者在讲课之前必须提交自己的授课内容,经审核后才能登台讲课。审核也极为严格。讲课内容与自己工作实际结合不紧密的,必须修改完善好以后才能登台。曹良伟是抽采科的一名干部,日常工作相对比较忙,为了保证讲课内容一次通过,他连续三个晚上加班修改内容,完善课件,一点也不敢马虎。
讲课内容通过不是就完事了,职工培训中心更关注授课成效。怎么样讲、如何与学员互动?讲课方式、方法都得考量。如果学员对老师的评价不高,还要对其进行考核。记者参加了生产科副总郝立宾到综采队的一节课。课程中,职工培训中心有专人到场记录,同时还根据台下学员的反映和评价,对郝立宾的授课情况进行现场打分,整个过程严肃认真。课后郝立宾说,之前他也经常参加干部上台活动,这次确实严格了不少。经历了这次充分的授课准备,他也从中受益匪浅。
“课堂大了、学生多了”
“开展这次‘369’安全宣讲活动,不仅是安全培训形式的一个创新,还是我矿深入贯彻集团‘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的一个拓展”,王海鹏说道。
正如王海鹏所言,这次活动开展以来,全矿共有148名正队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13个队组进行宣讲。与以往干部上讲台不同,这次安全宣讲不仅包括业务科室的领导干部,还有非生产系统的领导干部。截止到宣讲活动结束,每支队组平均开设了10次课。“尽管主题只有一个,但是每节课都有不同的老师讲解,无形中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信息量。”通防队的党支部书记魏明星说。
这种轮讲的形式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覆盖到队组的每一名员工。按照排定的课程表,2月19日,四大件科的一名干部韩万超到机运队讲解《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执行“369”》。王煜焯是机运队的一名员工,当天因为有事错过了听课。随后,她参加了3月5日的课堂,补上了听课。王煜焯说,像她这种情况的人很多,每个队组都排了10次课,如果你错过了这次,还有下次机会。据王煜焯介绍,通过这种轮讲,她们队的130多名员工全部都参加了听课,确保了学习的全覆盖。
“形式活了、效果好了”
对于听课的员工来讲,最大的收益还是148人带来的对“369”大安全管理体系不一样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老师们各具特色的讲述。
早在开展这项活动的通知方案下发不久,很多领导干部就在一块交流如何设计课程、怎样讲效果会更好等。这148人中涵盖了全矿各个行业、各个部门,有相关最紧密的安全专业,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机电专业,还有常年辅助安全生产的政工系统。工作的侧重面不同,自然对“369”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在翻阅职工培训中心整理的课件中,记者发现,虽然主题只有一个,但是大家讲述的内容却很丰富,思想观念教育、岗位实操展示、事故反面教育等一点也不枯燥。
以往,该矿涉及安全的培训,大都是职工培训中心聘请几个老师开展,而且有专门的教室、讲台,形式相对单一。“很多职工都是被动参加培训,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王海鹏对记者说,这回我们把课堂设在了队组,很受大家的欢迎。参加完这次学习活动,大部分学员反应很好。这种宣讲方式,在大家看来更接地气!”
如今,3个月的“369”大安全管理体系宣讲活动已经圆满结束。相比较而言,这次活动让原本在内容、形式以及效果上都有所局限的安全培训,得到了全面拓展和延伸,有力地强化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了全矿的安全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