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8月21日> > 总第201831期 > C3 > 新闻内容
以实际行动守护“大同蓝”
新闻作者:通讯员 高晓龙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煤集团晋华宫矿坚持在发展煤炭事业、繁荣地方经济的同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井下清洁生产、地面绿化覆盖、科技节能减排、经济转型发展,以实际行动守护了“大同蓝”,企业也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中国最美矿山、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先进单位、中国矿业国际合作最佳环保奖、国家级绿色矿山、全国生态文明煤矿等殊荣。
  
井下清洁生产
  该矿集中治理矿井粉尘,完善了“专人管尘、全员防尘、源头降尘、系统隔尘”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矿月度排查、专业旬排查、区队周排查、班组班中排查、岗位工种岗前排查”五级防控网络管理责任,实现了“隐患信息现场采集、整理发布、开会认领、跟踪落实、整改验收、处罚考核、责任通报”七个步骤的管理闭合,最大限度减少各产尘点的煤尘排放量。另外,完善了防尘设施,实现了采煤机组内外自动喷雾全覆盖、巷内净化水幕雾化全覆盖、各转载点喷雾雾化落煤点全覆盖、采煤工作面支架喷雾和煤体注水全覆盖;优化了生产工艺,利用水炮泥降低爆破时的产尘量,通过湿式打眼、放炮喷雾、洒水灭尘降低掘进作业中的产尘量;引进了负压降尘装置、风流进化水幕装置、高压喷雾降尘装置、KQ-1矿用型气动巷道水幕控制器等新设备,自行设计了捕尘网和推移式水幕,在各盘区轨道巷和主斜井安设了自动化旋转式自动喷雾水幕等,多举措提升了矿井综合防尘能力。
  
地面绿色覆盖
  该矿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结合、自然美化与打造景观并举”的原则,稳步推进矿区绿化覆盖工程。目前,全矿绿化面积为67.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0.25%。特别是针对矸石山堆积区、地表沉陷区、植被破坏区等区域分期、分批进行了恢复治理。仅今年,这个矿对在用矸石排放点进行了三期治理,共种植5种树木,近9.3万株,绿化面积12.1万平方米,实现了矸石山绿树成荫。曾在南山井占地3.3万平方米的矸石山脚下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员工王志广感慨颇多:“以前,堆满矸石、杂草丛生、臭水横流、天空灰暗的‘容颜’已褪去;如今,树木葱郁、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新颜与云冈石窟的美景遥相辉映,令人迷醉。”
  
科技节能减排
  该矿科学开采煤炭资源,工作面资源回收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盘区回采率保持在85%左右,矿井回收率保持在78%左右。大力推进节水工程,兴建了日处理能力达4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井下污水的充分巡回利用。另外,针对生产用水、地面办公用水、日常生活用水统一实行水表计量考核,实现了用水限额控制,井下用水比去年同期节约2600吨,地面办公用水日均节约50吨,居民生活用水日节水量达到100吨。合理生产用电,做到按需开机,杜绝机电设备轻载或空载运行;坚持“避峰填谷”,避免大功率设备在用电高峰段运行;优化供电系统,淘汰了井上下的老式供用电设备,合理提高了高压供电网络功率因数,对全矿路灯进行了节能改造,通过落实一系列节电措施,实现了全矿的节电降耗。这个矿对矸石山地质灾害区域进行了有效治理,淘汰了高耗能设备,合理拆减了锅炉台数,配备安装了脱硫除尘器,同时对服务小区供热的燃煤热水锅炉进行了“煤改电”改造,经过改造的锅炉告别了燃煤排放污染烟尘的历史,热效率也从原来的60%提升到98%。
  
经济转型发展
  该矿在抓好煤炭安全生产的同时,在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业遗迹资源、弘扬悠久的矿业历史上做了有益尝试,建成的占地面积32.9万平方米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融合了发展矿山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意园、品味厚重煤文化和参观工业遗址区的旅游观光园、走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之路的转型示范园、体验生活乐园的采摘体验园、品尝陕西地方风味小吃的特色美食园以及绿色矿山建设的生态示范园,公园自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46万多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0余万元,展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通讯员 高晓龙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