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集团常村煤矿成立于1985年7月3日。如今,已是而立之年的这家企业,已从一个单一的煤炭生产矿井,发展成为包括一座主体矿井、五座整合矿井在内的现代化大型煤矿企业。2018年6月,它与所属整合矿井麦捷煤业、昌泰煤业和长榆河煤业荣登“2018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百强矿井”。潞安集团共有8家煤矿企业上榜,常村煤矿就囊获一半。
上篇:常村煤矿 构建安全高效发展大格局
7月的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绿意葱葱。走进矿区,映入眼帘的是该矿储存5万吨的一号绿色储煤场;而行走在矿区道路上,办公楼、职工公寓、立体车库、苍天大树、绿色草坪等,宛如一幅秀美的矿区图,让来矿参观的人充满期待。
翻开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的历史长卷,您会发现,建矿初期,该矿就紧盯国内一流、世界领先、高产高效、高标准现代化矿井的目标,矿井主要生产设备全部通过国际招标、采购,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一流矿井建设先进水平。主井底煤仓建设,在世界上首次采用螺旋煤仓设计技术,大大提高了煤炭产品成块率,提升了产品质量。
随着矿井的安全高效发展,2002年,该矿瞄准“安全最好、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目标,大力实施“精细管理、精益科技、精品项目”的“三精”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矿井管理质效。进一步推进西坡风井建设,建成、投用了井下瓦斯抽采泵站,首开潞安井下瓦斯超前抽采的先河;全面加快新旧采区接替建设,从2002~2004年,短短2年时间就完成了南三、北一两个采区的准备,南一、南二两个采区的封闭,在潞安历史上创造了奇迹;矿井单产单进水平大幅提高,2003~2005年,年开拓掘进进尺持续保持在25000米以上,为矿井集约高效生产夯实根基。
近年来,随着采掘开拓的延深,该矿根据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强化“三大六超前”管理,通过超前谋划,加快推进S5采区延伸和+470北翼准备工作,生产组织重心从+520水平向+470水平23、25采区转换,逐步形成了“三区均衡布置、两翼主产稳产、上下水平联动”的生产格局。
尤其2017年通过对S3-13工作面过陷落柱优化、2207综放工作面停采线向外移20米和S313工作面停采线外移60米等各工作面的设计优化,全年总计多回收煤炭资源60.84万吨。
“下一步,我们要精简采区,缩小采掘活动范围,提升矿井活力;加强巷道设计源头管理,推广‘大长厚’工作面布置;从设计源头入手,推广‘U+高抽巷’‘Y+高抽巷’的瓦斯治理模式;继续优化实施中深孔爆破工艺,力争实现岩巷掘进进尺突破4000米。同时,在数字化矿井建设上,井下变电所、架空人车、空压机房、局扇等岗位已实现‘无人值守’‘集中控制’‘远程控制’,并且其他高尖端技术也广泛应用在井下。”该矿生产中心负责人秦勇介绍。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潞安集团常村煤矿一路走来,企业安全高效发展的历程历历在目,该矿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荣登“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百强矿井”。仅以2017年度科学产能数据为例,安全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零,无较大以上安全事故;采煤机械化程度和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吨煤每小时开采综合能耗为23.7千瓦……
下篇:整合矿井 一个个标杆树起来
在群山叠幛、丘陵起伏的寿水之阳——晋中市寿阳县坐落着潞安集团常村煤矿所属潞阳公司的麦捷、瑞龙、昌泰、祥升、长榆河五座整合矿井;而麦捷煤业、昌泰煤业和长榆河煤业在“2018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百强矿井”评选中脱颖而出,名列其中,成为潞安集团整合矿井中的标杆矿井。
践行安全高效发展理念,麦捷煤业紧紧抓住管理创新这个“牛鼻子”——
麦捷煤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11日由潞安集团公司兼并重组原寿阳麦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而成立的股份制企业,核定生产能力150万吨/年,是五座整合矿井中生产能力最高的矿井。
“管理创新是我们矿安全高效发展的源动力,我们构建并完善了安全风险管控体制和事故隐患排查体系。安全风险辨识具体采用‘1+4’管理模式,重大安全风险管控采取‘3+1’管理模式。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矿井的稳定发展。”该矿生产部部长李肖潞介绍。
不仅如此,该矿回采工作面采用采煤机割煤、装煤,刮板、皮带运输,实现了综合机械化开采,采煤机械化程度为100%;所有煤巷、半煤岩巷采用综掘机割煤装煤,实现了机械化掘进,掘进机械化程度为98%。
同时,麦捷煤业推广绿色开采工艺,降低采煤土地塌陷。设置了环保办,组织和协调环境监测工作,推广和应用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原煤洗选率、瓦斯综合利用率、煤矸石和矿井水的利用率。
践行安全高效发展理念,昌泰煤业依靠优化部署这个“关键招数”——
昌泰煤业2009年被整合后,该矿根据《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标准及评审办法》,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自评小组,每年对照标准进行自评。9年来,矿井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为零。2015年,矿井生产能力核定为120万吨/年;2018年3月,该矿通过了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验收。
“成绩已成过去,重要的是瞄准未来矿井的建设,积极探索安全高效生产新模式。”生产部负责人王申团满怀希望的说道。从简短的话语中,也显示出该矿干部职工寻求加速发展的勇气和魄力。
查阅该矿的“履历”,矿井采煤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机械化程度为100%;掘进工作面采用综掘方法,掘进机械化程度94.63%;扎实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先后建成了井下及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完善了煤炭生产、设备运行、安全监测监控等网络体系,实现了全方位的监测监控;矿井坚持“边开采、边复垦”,塌陷土地治理率为95%,排矸场复垦率为95%,绿化覆盖率为65%……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荣誉纷至沓来,昌泰煤业自2013年起连续5年荣获潞安集团“安全生产先进矿井”;2015年被评为“山西省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矿井”;2016年被评为“山西省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同年评为“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
践行安全高效发展理念,长榆河煤业牢牢把握制度引领这个“主线”——
矿井要想安全高效发展,离不开建章立制。自2013年12月30日,长榆河煤业正式由技改矿井转型为生产矿井以来,为进一步完善安全警示教育体系,该矿先后制定完善了长榆河煤业历年安全生产活动方案,持续推行“‘矿嫂进矿山 端午送温暖’安全亲情活动”“一线职工话‘安全’”等活动,提升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
“靠制度约束行为毫无疑问是管用的,矿井整改以来,制定各种管理制度2602项;除此之外,我们每年度都编制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通过对每项非正规作业、变化环节,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437项,有效地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该矿总工办负责人刘莹说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最早提出了绿色开采的概念。长榆河煤业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方针、政策,该矿更新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煤矸石、粉煤灰管理制度》《目标责任书》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管理制度。通过认真落实,促进了环保规范化管理的开展,推进煤炭能源绿色开采。
当前,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及所属整合矿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难啃的“硬骨头”还有不少。问题与挑战并存,全矿广大党员干部将凝聚起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实现新时代高质量转型升级新常村建设中奋发有为!
本报记者 门高伟 牛建国 通讯员 李文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