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傅,这次制造刮板输送机真的只需要一个月时间?以前可都得两个月呢,你可别把牛皮吹大喽!” “没问题,4月底百分之百给你合格产品!” 在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公司设备修造厂焊接车间里,焊接师傅张勇信心满满地回答着工友的提问。 在张勇身后,设备修造厂新引进的中部槽焊接机器人正挥动着长长的机械臂,根据弧光轨迹,准确无误地拼接着刮板输送机。 这是汾西矿业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场景。 近年来,汾西矿业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协同作业、远程智能操控等新技术,在安全生产、效率提升、成本管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汾西矿业在决策模式上勇于探索,积极引入DeepSeek大模型,让AI(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决策。”汾西矿业机电管理部副部长周顺说。 汾西矿业供用电分公司在春检期间尝试采用AI辅助,依托AI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智能算法,快速梳理各项数据,精准分析潜在故障并给出诊断建议,极大地缩短了设备停机时间,提高了检修效率。 汾西矿业南关煤业公司将DeepSeek大模型融入“五述”安全管理平台,设置安全管理、安全分析、生产优化、设备诊断、智能问答和合规审查六大功能模块。 “采煤机摇臂不升降的原因是什么?”南关煤业公司综采队采煤机司机陈建宏在设备诊断模块提交了问题。很快,“五述”安全管理平台给出包括故障概率分布、安全规程强化、诊断建议和扩展建议在内的具体方案。 “五述”安全管理平台开发者廉玺介绍:“我们在后台铺设时,给DeepSeek大模型‘投喂’了包括《煤矿安全规程》、产品参数、设备说明书以及以往的一些故障信息,让DeepSeek大模型充分熟悉企业情况,从而给出准确的方案。” 目前,汾西矿业普通职工可通过“五述”安全管理平台进行安全知识自检,有效提升班前会效率;技术人员可通过“五述”安全管理平台分析设备故障原因,及时处理并针对性做好日常维护保养;管理人员可通过“五述”安全管理平台梳理生产组织和安全管理状况,更好规划下一步工作。 “我的‘新同事’能24小时监测瓦斯!”汾西矿业水峪煤业公司瓦检队职工雷生平对智能巡检机器人赞不绝口。 决策模式的变革,为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协同创造了有利条件。汾西矿业不断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实现了从人人出力到人工智能辅助的转变。 目前,26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已覆盖汾西矿业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关键区域,凭借精准的传感器和AI算法,解决了人工巡检测不准、看不全的痛点问题。 设备修造厂焊接车间里,张勇正带着他的“新同事”——中部槽焊接机器人全力赶制新订单。焊花飞溅的厂房内,张勇穿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操作着显示屏,和“新同事”打配合。 “原来我们两个人一块儿,烟熏火燎2小时才能制成一架中部槽。现在好了,我在这动动手指头,看着它就行啦。这个‘新同事’真不赖!”张勇乐呵呵地说道。 应用初期,焊接机器人会出现断弧现象。设备修造厂积极联系生产厂家,尝试更换导电嘴、加装地轨,群策群力解决焊接机器人“水土不服”的问题。重新“上岗”后,焊接机器人已能适应各种焊接场景,单节刮板输送机焊接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75分钟,产品合格率跃升至100%。 许多这样的“新同事”,在汾西矿业井上下各类生产场景中成功“上岗”。(下转A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