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3月11日> > 总第202285期 > A2 > 新闻内容
华阳发展“三十六计”背后的坚强支撑
新闻作者:杨平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A1版)

  科技成果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3月5日,华阳集团二矿调度指挥中心内,坐在综采智能化控制系统“太空舱”中,二矿采煤一队党支部书记杨振宇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他聚精会神盯着屏幕上一组组数据及视频监控画面,在与井下工友的“连线”中开展一系列安全确认,随后轻点远程启动按钮。只见电脑屏幕上各项数据由灰变绿,地底深处的采煤机滚筒开始转动,滚滚乌金倾泻而下。

  “坐在这里就能向位于地下10公里之外的工作面发出指令信号,还能通过数据变化及时感知设备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现在,我们工作面每班参与生产人数从12人降到5人,人均工效提升了120%。”谈及变化,杨振宇颇为感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近年来,华阳集团坚定不移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手抓煤炭产业的提质升级,夯实传统产业根基;一手抓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产品到商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华阳集团成立“八个专班”,充分发挥专责、专岗、专人、专编作用,传统煤炭产业不断提质、增效。2024年,提前3天完成全年煤炭稳产保供任务,稳产保供产量完成率、保供电煤兑现率两项指标在省属4家涉煤企业中排名第一。

  其中,千米钻机应用工作专班围绕“定得准、打得深、抽得出”目标,在集团所属7座高突矿井推广应用定向技术,突破了在15号下煤及松软、薄煤层难以成孔的技术瓶颈,形成了可实践、可推广的“华阳经验”。

  华阳集团借“云”转型、向“智”而行,以智能装备和大数据应用为载体,加速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累计建成7座智能化煤矿、2座智能化选煤厂、127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提前3年完成山西省煤矿全面智能化的目标任务。

  智能化加持,让矿井运输系统实现革命性升级。华阳集团推行“一条巷道一部皮带”运输新模式,实现对井下主运输系统带式输送机的地面远程集中控制,形成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沿线无人作业、地面有人监控的模式。

  华阳集团抢抓储能产业发展机遇,已经打通钠离子电池“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全产业链,跻身全国钠离子产业第一梯队。

  全国首创、华阳原创钠电应急电源重塑煤矿电源安全供电格局,井下一旦断电,可一键“秒级黑启动”,为矿井提供最可靠的“生命电源”。以华阳集团开元公司为例,所配备的钠电应急电源系统容量达17.04兆瓦时,可稳定支撑关键设备负荷2小时以上。

  正在加紧建设的高性能碳纤维项目,锁定商用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应用,超前谋划,科学布局。

  ……

  一项项科技成果正转化为华阳集团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推动着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积厚成势。

  “在‘双轮驱动’战略指引下,华阳集团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生共荣的新路径。实践证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路子对了,就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全国人大代表、华阳集团碳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明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期间,我带着《关于支持资源型地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等多个建议走进人民大会堂。这不仅是作为从业者的专业思考,更是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表明,未来智能化矿山建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仍然是煤炭行业的两大核心发展方向。

  2025年,华阳集团将统筹推进“八个专班”建设,优化抽掘采衔接,全面提升煤质管理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坚持节能降耗、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同时,聚焦“专精特新”,深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细分领域,培育创新生态,打造华阳核心团队,加快补齐“技术短板”,走出一条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品牌的产业发展路子。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