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在奋斗的过程中有过摸爬滚打、经历过酸甜苦辣、也收获过成功时的喜悦……高建国进入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朔州供电公司工作近30年,由一名变电检修工做到高级工程师,正是源于他对于每一个起点的认真与执着。
“小徒弟”获得国家专利 1991年,20出头的高建国来到了朔州供电公司变电工区,当了一名变电检修工。由于高建国在班里年龄最小,师傅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徒弟”,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渐渐地,高建国对变电检修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遇到在现场设备出现故障时,他对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具体处理方法,都要认真地记录下来,进行分析总结。2000年,他担任班组技术员,同年,高建国参加了全省“高压断路器检修技术比武”,荣获个人第三名,被省公司授予“技术能手”称号,这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干劲。
以前每到冬季,检修工都要对大量的高压油断路器进行停电补油作业,既损失电量,又需要高空作业,费工又费时,还存在安全风险。高建国琢磨,如果不用停电、不用登高就能补油,那该多好。为了这个梦想能实现,他一有功夫就查资料、画图纸、做样机。2002冬天,“少油断路器带电补油机”诞生了,过去每年需要两三个月进行的补油作业,一下子就缩短为两三天,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作业风险,一举实现了“停电高空检修”向“带电地面作业”的跨越。该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取得了省电科院检验报告,并在全省乃至全国电力系统迅速推广应用。从此,高建国开启了创新之旅。
技术创新一直在路上 2003年,高建国担任检修班班长,这使得他接触到更多的电气设备,也屡屡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了提升自动化水平,高建国带领团队开始学习研究采用先进的PLC控制技术,进一步研制“互感器智能型真空带电注油装置”,实现全自动功能。为了不影响工作,在近半年的研制过程中,高建国几乎每周五晚上乘火车去北京采购电子元件,周日晚坐上返程火车,周一早晨到站后直接上班。为了加工符合精度要求的相关配件,大家几乎跑遍了山西、河北周边的数控车床厂,晚上一下班就开始组装、调试设备,一直到深夜。
2004年初,省公司专家组出具鉴定结论,“互感器智能型真空带电注油装置”的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年,这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和华北电网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并开始在各地发供电企业推广应用。此后的十多年里,高建国带领团队针对生产现场发现问题,积极开展攻关活动,先后成功地研制了“固定式安全围栏伸缩支架”“电容电抗综合测试仪”“隔离过热处理装置”等30多项成果,并在现场推广应用。
2015年1月,北方出现罕见的超低温天气,朔州右玉、平鲁一带气温达-33℃,滴水成冰。朔州电网32台SF6断路器同时出现大范围低气压报警及分合闸闭锁故障。如果此刻需要切除故障,断路器就会操作失灵,越级跳闸,存在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情况万分紧急。接到这一任务之后,为了准确获取现场温度、压力、时间、温升等测试的第一手资料,高建国带领团队连续3个昼夜反复测试有关数据,不断论证和改进方案,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安装一套自行设计的设备温度双向控制、传感器和时控开关的有效配合,终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这一课题攻关任务,消除了电网重大隐患,提升了冬季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确保了设备安全过冬。为此,省公司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该技术的推广,随后在向阳堡、水头、油坊、增子坊和木瓜界等多个变电站大量安装使用,杜绝了该类故障再次出现。
百花齐放春色方满园 2010年,高建国担任朔州供电公司检修专业主任工程师、副主管、四级职员,这使他肩上的责任也愈来愈大。面对电网设备智能化、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实际,现场检修维护工作逐步走出传统作业模式,新形势对人员、技术、装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2012年,为加快培育一支高素质设备运维创新团队,高建国牵头组建了“高建国劳模创新工作室”,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为己任,建成一个集培训学习、成果展示、技能实训为一体的创新平台。
在2015年春检中,有一个让运维人员头疼多年的问题再次出现在工作现场,因前几年落实反措项目,变电站35kV、10kV母线桥及开关柜内母线全部绝缘包封,导致停电检修时运行人员无法挂设接地线,给检修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公司为此给创新工作室下达了攻关任务。高建国带领团队不断地优化解决方案,反复试验,用了两周时间,成功地研制出了专用的接地装置,彻底解决了挂设接地线难的问题,减少了停电时间,保证了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2018年5月,承担着朔州市区工农业供电任务的220千伏铺上变电站,一台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220千伏变压器有载开关突然出现故障。该变压器已运行33年之久。日本厂家回复已经超过了保修期限,无修理价值,建议退役或报废。但是如果更换变压器至少需要10个月的时间,供电压力可想而知。工作室接到任务后,在没有外方的技术支持及厂家备品备件保障的情况下,大家立即开始查阅图纸、资料,讨论制定解决方案,尽可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设备吊芯检查后,没有备件,高建国带领团队自己加工、改进,现场克服困难,终于成功修复了故障部位,及时恢复了送电。
截至目前,高建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实践结出30余枚硕果,其中互感器智能型带电注油机等24项成果获国家专利,矩形母线专用接地装置等10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这些成果的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了可观的维护成本。同时,有效降低了人员作业风险,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荣誉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高建国说,“我将一如既往积极投身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伟大征程中去,迎难而上育新机、勇于担当开新局,争做推动企业发展的排头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的光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