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现任山西焦煤西山煤电东曲煤矿综采一队队长。2007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矿井建设工程专业毕业后,怀着奉献煤海的坚定信念,他来到了西山煤电集团东曲煤矿。他从一名掘进普工干起,历任掘进三队技术主管、综采三队技术主管、综采一队技术主管、二采区生产区长、综采一队队长。虽是不同的岗位,但他始终不忘初心,时刻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督促、激励自己,运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添砖加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坚守信念
刚踏出学校的大门,王伟就被分派到一采区掘进二队成为一名井下掘进普工。名牌大学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普通的岗位干着极其普通的事情,王伟更加坚定了奉献煤海的信念,他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要带动大家一起为煤矿贡献力量,以此来回报单位、回报母校对自己的辛勤培养。为了能够早日掌握井下各部设备的运作原理和熟悉掘进、综采工作的各个工序及环节,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们学习设备的操作过程,同时观察巷道的支护情况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等;下班后,他翻阅所施工巷道的图纸及各部设备的说明书进行研究,尽快地做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这样,井下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地面的每张图纸上都画上了他清晰的笔迹。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他还主动担当起矿职教科兼职教师的职责。除此之外,他还与新老工人进行知识互动、经验交流,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青年职工们都开始愈发认真地工作。大家都说,王伟身上充满了活力,不论工作多累,永远在认真地完成着一项又一项工作,这让我们都很受鼓舞。在他的影响下,大家逐渐形成了互相督促进步的良好工作氛围。
担任技术主管后,王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为了及早适应环境,努力完成计划,确保安全生产,他每天参加三个班前会,通过班前会时点名记忆以及点名册与照片对比记忆,不到一周就把全队100多名职工对号入座,并熟知每个人从事的工种。无数个日夜,王伟吃住在队里或井下,和全队干部职工抱成一团,什么事情都走在前面,用最短时间把工作做得井然有序。
2011年综采一队负责对14214工作面进行回采,此工作面顶板破碎,岩性稳定性差,空巷及穿层巷较多,在回采过程中遇到了顶板破碎、滚帮严重而导致频繁冒顶的问题,王伟立即组织技术骨干成立了攻关小组,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顶板维护。每次遇到工作面发生冒顶或穿越其他巷道时,他就立即换衣服下井,进入到工作面后,先认真观察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解决办法,将其办法应用于实践,并进行现场跟踪,不分白天黑夜,就这样他凭着坚守奉献煤海的信念,以身作则,带领身边的青年职工们一起团结奋进,做矿井的安全生产的坚实后盾。
不断创新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他深深认识到只有创新才能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效益。他坚信,科技、创新就是企业的生产力,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石。因此,他不断钻研实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创新,又将创新技术应用于生产。
在东曲矿+860m水平首个大采高工作面28202工作面收尾期间,面对大采高支架太高金属网难以举到支架顶梁上、上网时人员在煤壁侧安全隐患较大、传统铺网工艺满足不了对顶板的控制这几个难点,他迎难而上,积极去兄弟单位参观学习,认真仔细查阅国外综采工作面收尾方面的资料,看新型技术的视频及实效图片,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在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反复的模拟后,最终采用了新型整片尼龙网对整个通道进行铺设的技术,将传统的收尾时间从15天缩短至7天,创经济效益12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东曲矿安拆工作面衔接紧张的局势,为下一个工作面早日投产奠定了基础。
乐于奉献
在一线工作11年来,王伟从初出茅庐的青年,逐渐成长为单位基层管理骨干。他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时时都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每到逢年过节,他和所有职工一起奋战在火热的生产一线,跟大家同进同出。对他来讲这是个特殊时期,每逢佳节倍思亲,推己及人,这个时候的职工思想较为复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生产漏洞甚至安全问题,为了企业这个大家和每个职工的小家,他为自己和所有职工绷紧了安全弦。有时候,他的内心也很愧疚,他年迈的父母期盼的团聚一次次落空,对于妻儿的陪伴也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妻子怀孕期间,妻子感染上了流感,咳嗽发热、高烧不退,但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健康,只能用物理疗法,本需要他在身边照顾,此时担任队长的他正赶上工作面初采初放,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部分设备为国外进口,为了不影响生产,为了使工作面早日安全投产,王伟只能匆匆回家又匆匆离开赶到工作面。他在小家和大家面前,选择了大家,因为他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有职就有责、任职必负责。
在困难面前他从不低头,在荣誉面前他从不骄傲。在未来的工作中,王伟将坚守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继续拼搏奋进,一笔笔描绘自己平凡又绚烂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