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于父亲有关的一些事情有些可能淡忘了,但有些情景在我的脑海中仍然是记忆犹新。 父亲的那双手 那是一双勤劳的手,那是一双灵巧的手,那是一双长满老茧的手,那更是一双残疾的手。我的父亲是个农民,30多年前在老家周边是小有名气的“木匠师傅”。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从最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到后来有了电锯、电刨等电动工具制作,再到现在的机械化作业。就连我结婚的嫁妆箱子,都是父亲亲手所做。30年来,父亲不知为多少户人家一砖一瓦地修建了房子。这是个吃苦受罪、还又脏又累的活,在一次做工时,父亲不小心失去两根手指头,有很多人劝父亲改行,父亲总是微微一笑说“不干这行,我又能做啥呢?”就这样一干就是多半辈子,父亲靠自己的双手坚持了下来,还让我们一家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父亲的那双眼 尽管父亲对亲朋好友和蔼可亲,但对我和弟弟的家庭教育却非常严厉。我虽然是个女孩,但小时候特别淘气,皮肉之苦没少挨。说实话,从小我和弟弟对父亲那双眼就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他从来不溺爱我们,无论谁犯了错误,他都会毫不留情的地训斥我们,并要求写“深刻”的检查。当时看来,父亲的做法着实让我们难以接受,甚至觉得不可理喻,总感觉父亲有点苛刻。一次无意中,我发现父亲在教训弟弟之后,自己却躲在一边悄悄难过。特别是因家庭困难没有让我圆了上大学梦的那段日子里,父亲有好些日子闷闷不乐,眼角时常还挂着泪水。为了不让父亲难过,我故作高兴地安慰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早步入‘社会大学’,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但越是那样,父亲的那双眼睛越是泛红。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身为人母之后,我才渐渐明白了父亲当时的良苦用心,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父亲的嘱托 20岁那年,我离开父母到30公里以外的一个单位上班。临出门的时候,父亲一再嘱托:“到了那里人生地不熟,一定要和别人好好相处,多向别人学习……”虽然只有30公里,但是在颠簸两个多小时以后才到了目的地。原本以为志在四方是男儿的事情,没想到自己也有一天背上行囊背井离乡。当时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加之交通不便,两个多月没有回家,父母忍不住到单位去看我。工作的压力、能力的有限,见到父母之后忽然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耐心地给我做思想工作。从那以后,我一直都在暗暗鼓励自己,绝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一定要加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这样,一干就是20多年,尽管每个岗位都是那样的平凡,但对我的人生是一段很好的历练。父亲的嘱托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特别是在我入党和每次取得荣誉之后,父亲的双眼表露出的不再是愧疚,而是骄傲和自豪。 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我想对父亲说:“我的勤奋、我的坚强是你和母亲给我的精神财富,我会享用终身,会用忠诚、用奉献守候这份深沉的爱。”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说一声“有空常回家看看我们的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给自己留下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