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10月16日> > 总第201836期 > C1 > 新闻内容
阳煤集团:科技助力 向高效集约迈进
新闻作者:通讯员 李颖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煤集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与2013年相比,人均效率年增加467吨/人,增幅53.4%;煤矿在岗人数减少14723人,降幅18.7%;自动化采煤队平均减员33人,队均减少11.9%;固定设施和配电室集控改造无人值守,减少岗位人员497人……
  这些数据,是阳煤集团公司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后取得可喜成果的有力印证。
  让我们先看两个场景:
  场景一:整齐列队的液压支架下,六七名矿工分工协作,有的开采煤机割煤,有的拉支架,有的盯煤溜子,因他们的默契配合,工作面逐步向前推进。
  场景二:顺槽监控中心的操作台前,一名矿工轻触按钮,煤溜、采煤机相继启动,四五组支架随之向前移动;两名矿工走动巡查监控。
  同样的工作面、相同的采煤工序,在以前,操作人员却比这多。
  人为何少了?这就是“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结果。
  为何要这样做?为了解决现实问题:随着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加,许多主力骨干煤矿陷入点多面广、战线长、环节多的困局,加之多是高突矿井,各环节所需岗位人员、维护人员相对较多,单班入井人数自然少不了——用人多、效率低,不仅与“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理念相距甚远,也掣肘着集团公司高效发展。
  “早在2012年,集团公司便启动‘一稳三减’行动。”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付书俊告诉笔者,“在稳定现有产能和实现‘十三五’规划产能基础上,以矿井综合机械化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推进集约化生产,实现煤炭开采智能化、现场作业自动化、固定设施无人化、运营管理信息化,进而减少采区数量、减少头面、减少煤矿单位从业人员数量。”
  曾经,集团公司以新元公司、新景公司两座突出矿井为试点,率先开始在中厚煤层工作面试验综采自动化开采技术。然而,依靠技术减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标准不一,致使系统在实际集成过程中,常发生信息传输、共享不畅通和通信故障等问题,且采煤机、刮板机等诸多设备并非物联网设备,各类传感器、网络通信设备等配套设备性能也不稳定……一个个困难横亘在集团公司“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前行路上。
  然而,煤矿人生来就有一股子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劲儿——面对困难不服输,从生产一线抽调技术骨干组建攻关团队,直接与科研院所、设备厂家、软件公司对接,让每名队员参与到系统建设中,掌握核心技术,而后在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中培养自我、提升自我;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厂家技术员及专家学者会诊系统建设方案,实现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采煤机自适应截割系统、乳化液远程供配系统,以及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三机”集控系统与工业千兆以太网、数据库、软件平台、视频系统、语音系统的相辅相成、完美兼容。
  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现场作业实现了自动化,岗位操作接近了无人化——“以前都是人工操作,大伙儿弯着腰跑进跑出,一个班下来累得腰酸腿疼,现在只需在集中控制室操作就行,一个班的人数也从28人减少到19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提及综采自动化,新景公司综采二队队长张海军高兴地说,“遥控操作用人少、效率高、安全好,煤矿生产也走进了新时代。”
  (下转C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