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家里来了一些人,是小区的物业管理,他们把家中的线路仔仔细细查了很多遍,然后摇着头说:真是不敢相信。物业查我们的原因是我家电表一个月只走了3度电。
物业在怀疑我家为什么只用那么点电,我父母却在嘀咕,家里基本没有用电的地方,这3度电是怎么消耗掉的?时值夏天,昼长夜短,一日三餐无需照明。家中电视早已束之高阁,从我上小学起,父母为了让我安心学习,就把电视放进纸箱并且打包起来。有人可能会问,你们家冰箱呢?不需要储备冰淇淋、汽水之类的饮料么?家中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那时,手机等电子产品尚未普及,所以家里人吃完晚饭后就出去走走,消消食的同时父母给我讲讲他们小时候的童年趣事。
父亲不抽烟、不喝酒,是难得的老实人,偏巧找了我妈过了一辈子。两个人不打牌、不玩麻将,业余生活在一般人看来乏味得很。儿时,一家三口在家的日子很安静,妈妈打毛衣,父亲看书,我写作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儿子,深感儿时家风对我影响之深,所以也打算将此传下去。儿子皮皮不到5岁,动画片只看一集,看完后主动关掉电视,然后去找他的绘本看。电视不是洪水猛兽,但是会侵占我们大量时间,所以可看,但是必须有度。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轻者耽误学业,重者引发违法犯罪之类的报道。皮皮长大后,也会接触到网络游戏,我们希望他从小就能有一个基本的自控能力。
我爱看书,让我庆幸的是,现在我培养了一个爱看书的儿子。我给他办了绘本馆的借阅卡。不到半年,已经借阅了200多本。管理人员惊叹:这些书你们拿回家是不是翻一翻就拿回来了?在她看来,一周10本左右的速度,最多就是翻一翻。她肯定想不到,晚上7~11点,是我和儿子的“读书时间”。孩子的这些绘本,每本书我至少要讲3遍。有一些孩子比较喜欢的故事,在20遍左右。很多绘本在归还的时候,我早已经能把里面的内容倒背如流。
很多人都说我家有些“怪”。可能是和这个时代有些不太接轨。我是独生女,但是父母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我的教育。上大学后,父母说: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应该靠你自己了。大二开始,我走上了勤工俭学之路。通过勤工俭学,我一个月有800左右的收入,比上班多年的妈妈挣的还要多。除了交学费、日常开销外,剩余的钱就成了我的“穷游”资金,这一乐趣伴随我到现在。
我走过很多地方的山山水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游过千姿百态的景,深感人之渺小,社会之百态,自然之鬼斧。儿子一岁半以后,也跟着我走上了“穷游”之路。2岁半的时候,他可以一口气走13.5公里和我们一起爬山。他3岁时,我们去爬通天峡,有一个陡坡,大人小孩都绕行,坡度接近70度,在我们的鼓励下,他手脚并用,穿过乱石,到达山顶。爬的过程中,周围的人都停下来给他加油,目送着他,中途的陡峭处,大人爬着尚且费力,别说小孩子了,我心中开始疑惑,左顾右盼间甚至看到路人责备的眼神,仿佛在说我是个不负责的妈妈。但是皮皮没有任何迟疑,迎着挑战而上,挑战成功后,山顶上的人开始自发地为他鼓掌,称他是“小英雄”。走在众人中间,他也很得意,骄傲地和我说:妈妈,他们都说我是小英雄。
有人问我,你家的家风到底是什么?坚守!坚守内心最本真的东西,回归生活的自然。烟酒麻将、KTV都是生活的附属品,我们用交谈、书、行走替换之,也成为我们家代代追求的家风,这么多年,突然发现,日子在不经意间被我们过成了一首清淡的诗。 |